我国人形机器人发展将重点突破这些关键技术
工信部近日印发《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》(以下简称《指导意见》),计划到2025年,初步建立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;到2027年,综合实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,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新引擎。《指导意见》指出以大模型等人工智能技术突破为引领,在机器人已有成熟技术基础上,重点在人形机器人“大脑”和“小脑”、“肢体”关键技术、技术创新体系等领域取得突破。
具体分析,一是开发基于人工智能大模型的人形机器人“大脑”,增强环境感知、行为控制、人机交互能力,开发控制人形机器人运动的“小脑”,搭建运动控制算法库,建立网络控制系统架构。二是系统部署“机器肢”关键技术群,打造仿人机械臂、灵巧手和腿足,攻关“机器体”关键技术群,突破轻量化骨骼、高强度本体结构、高精度传感等技术。三是构建完善人形机器人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,支持龙头企业牵头联合产学研用组成创新联合体,加快人形机器人与元宇宙、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融合,探索跨学科、跨领域的创新模式。
工信部科技司相关负责人表示,《指导意见》将打造整机产品、夯实基础部组件、推动软件创新作为主要发力方向。在整机产品方面,打造基础版整机,构筑人形机器人通用整机平台,开发低成本交互型、高精度型以及极端环境下高可靠型等人形机器人整机产品,强化人形机器人整机的批量化生产制造能力;在基础部组件方面,开发人形机器人专用传感器、高功率密度执行器、专用芯片,以及高能效专用动力组件;在软件创新方面,构建人形机器人高实时、高可靠、高智能的专用操作系统,开发面向各类场景的应用软件,建设完善人形机器人应用开发平台和工具包。
《指导意见》从特种领域、制造业典型场景、民生及重点行业三类方向给出了意见措施。一是加快人形机器人在特种环境应用,面向恶劣条件、危险场景作业等需求,强化复杂环境下本体控制、快速移动、精确感知等能力。二是聚焦3C、汽车等制造业重点领域,提升人形机器人工具操作与任务执行能力,打造人形机器人示范产线和工厂,在典型制造场景实现深度应用。三是拓展人形机器人在医疗、家政等民生领域服务应用,满足生命健康、陪伴护理等高品质生活需求,推动人形机器人在农业、物流等重点行业应用落地,提升人机交互、灵巧抓取、分拣搬运、智能配送等作业能力。
郑重声明: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,与本站立场无关。仅供读者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
相关
-
“AI西湖”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西湖区在举行
摩天高楼林立、绿地和湖泊点缀在城市间,大屏上呈现的是充满现代化、科技感的西湖区。在11月2日西湖区举办的“AI西湖”人工...[详情]
- 杭州民盟联合浙大城市学院举办之江同心圆桌会议
- “纪念北京大学图书馆建馆125周年?图书馆引领的信息文化国际学术
- 访三晋大地,品文化内涵,观科技创新
- 新算法解码“血指纹”,高科技不设“天花板”
- 沃尔沃全新纯电豪华MPV EM90是一个移动的斯堪的纳维亚客厅
- 月销首破30万大关!比亚迪10月汽车销量创新高
- 家居行业新一轮的“价格战”正式拉开了序幕
- 国产手机厂商内卷成百模大战
- 国产大模型快速迭代会带来什么
- 2023全球光伏产业峰会在锡召开